習近平在十九大上指出“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”,為中國房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大方向,房產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。與此同時,新的挑戰和機遇也撲面而來,倒逼房地產企業紛紛開啟了一系列對內對外的改革舉措,而國康作為一家健康管理機構,為什么會頻頻得到房地產企業拋出的橄欖枝?在房企改革舉措下,國康健康管理在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
在解答這些問題之前,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中國房產業的前世今生。
197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頒布一項重大決策:對內改革,對外開放。中國改革開放就此拉開帷幕,房地產業初步萌芽。
1992年房地產企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。王健林的萬達、許家印的恒大、楊國強的碧桂園、王石的萬科、馮侖的萬通、潘石屹的SOHO等影響中國地產業格局的企業正是在此時期誕生。
1998年是被稱為房地產業的發展元年,國家出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,停止福利分房,實行貨幣化、商品化住房政策,房地產市場化發展迎來春天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席卷全球,引發了次級房屋信貸危機,政府果斷出手調控,力助房產業堅挺過關。
2018年,中國房地產業在經過20年的野蠻增長后迎來轉型,由追求增量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。
縱觀40年巨變,中國從一窮二白走到經濟總量全球第二,成就舉世矚目。而細看會發現40年的改革開放史,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房產業的發展史,就是房產企業和企業家的發展史。一大批夙興夜寐的企業家站在風口,立于潮頭,勇做探路人。他們視死如歸,為中國房地產事業開疆拓土,最終奠定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基礎和宏大格局。
最早一批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創作者,從左至右:馮侖、易小迪、王功權、潘石屹
1977年,全國設立的190個城市,人均建筑面積為6.7平,人均居住面積僅3.6平,人居條件惡劣到極點。
1980年鄧小平在《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》中提出了房子是可以賣的主張。隨后中央出臺規定,允許私人建房,允許私人擁有自己的住宅。房地產開始了向市場化改革的一系列理論探索和實踐。
包括王健林、王石、楊國強、許家印等一眾日后在中國房地產業占據重要地位的企業家,在當時就已經察覺到了房地產業前無所有的發展機遇。那時候,他們大多都是體制內的人,擁有令人羨慕的鐵飯碗。然而企業家精神的覺醒促使他們紛紛離開體制,拋棄鐵飯碗,視死如歸的投身到房地產事業。
此后的40年間,房產業經歷了1998年的房改和亞洲經濟危機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、2003被定性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高光和2003-2017年的“黃金時代”。40年來,房地產業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下負重前行,經歷了各種曲折,成就卻有目共睹。最直觀的數字是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77年的6.7平到2017年的36.9平增加了4.5倍。近年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,房產業仍每年為GDP貢獻超過5%,這些成就都與房企、與企業家作用都有密切關系。
人口紅利的消失、消費者的理性回歸、存量市場的崛起、利率的下滑、人才的流失、加之多變的競爭環境等,似乎都在預示著房產業的黃金時代成為過去。萬科喊話“活下去”、碧桂園要打“貨幣回籠戰”等都足夠說明房產業目前所處的緊迫局面,新的挑戰和機遇擺在眼前:
未來拼的是內力。一個擁有強大原動力的企業,應變能力和糾錯能力也就越強大。無論外部環境如何復雜多變,都會先于融合趨勢,把握機遇。目前,房地產企業紛紛進行自我革新,優化組織結構,加強企業原動力建設,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
團隊力量大于領導人作用。“92派”企業家可以靠著視死如歸的個人魅力把企業做大做強,但是放在今天似乎已經不再可行,企業求發展更多要依賴于團隊力量。得人才者得天下,當初和王健林、王石、潘石屹等一眾企業家打天下的人都已中年,后備力量的成色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。
由新房建設轉移到存量管理。存量管理的核心是社區業務,這是房地產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領域。未來,房企將會著力發展物業管理行業,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通線上線下的資源互通,通過物業連接住戶、商家,重構線下服務場景,包括消費、金融、醫療等場景,提升企業的社區服務能力。
推動新房、二手房、租房的三級市場協同發展,釋放住房潛在需求,回籠資金鏈。
醫療、健康地產。預計到2020年,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8億元以上,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力量,這也給地產業轉型帶來新方向。
養老地產。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,中國正在步入老齡社會行業,老齡人口的增多帶動了養老社區的興起,房企推出養老地產也是趨勢之一。
國康健康管理成立于2005年,是國內第一家注冊的健康管理服務公司,堅持以“醫療不作惡”的價值觀,致力于為企業高管、員工和高凈值家庭提供“精準醫療、科學保健”的高品質醫療健康服務。14年匠心專注,先后2次被評選為“國家高新技術企業”。
國康的核心優勢有2個,一是強大的醫療資源(至2018年,國康已經連接全國600+三甲醫院、3萬+名醫,且歐美、日本、香港等地均有與國康穩定的合作伙伴。);二是全球先進的服務理念和質量。因此得到一大批最負盛名的企業、企業家家族的持續信賴。
房企面臨的挑戰和機遇,國康要做的是什么?
前面已經說到房企面臨的挑戰和機遇,而國康恰恰滿足了房企的革新需求。在房企修煉內力和打造健康社區上,國康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。
助力房企修煉內力,保持核心競爭力
企業高管團隊是企業的中樞組織,作為企業日常運營和管理的負責人,他們的工作效率與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穩健發展。然而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,高管團隊的健康風險急劇攀升,近些年因過勞死的企業領導人、高管屢屢發生,亞健康、慢病患病率居高不下,都給企業高效運轉帶來了不小的阻礙。把企業高管的健康有效管理起來,成為企業優化組織結構,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。
案例介紹
中南置地提出企業的增長不能依賴于環境,而要依賴于內在力量,唯有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,才能在新的發展階段處于主動地位。
培養人才,留住人才是中南置地打造強大內生力量的重要手段。在管理上,中南置地對于中高管理層敢于放權,給予充分信任和施展抱負的平臺。在物質上,中南置地通過股票期權、業績獎勵等,讓他們與企業間不再是雇傭關系,而是事業合伙人關系。在關懷上,中南置地牽手國康,為中高層干部及其家屬提供醫療健康服務,徹底解決管理團隊的健康憂慮。
除了中南置地,景瑞地產、萬科地產、旭輝等等多家知名房企也以同樣模式與國康合作,為企業團隊提供醫療健康服務。
助力房企服務升級,打造健康社區、醫療社區
房產未來發展重心是存量管理,存量管理的核心是社區業務。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,他們更加重視優質多元化的社區服務。其中健康社區、醫療社區最受關注。
星河灣與國康健康管理強強聯合,率先打造醫療社區、健康社區。依靠國康健康管理14年累積的強大醫療資源、高水準的服務質量,國康在社區內成立健康服務中心,為業主提供全面、便捷、專業的醫療健康服務解決方案,包括全科醫生保健、專家問診、健康管理、就醫指導、就醫陪診、名醫講堂等服務,讓業主們享受到高品質人居體驗。
2014年8億,2015年45億,2016年-2018年,銷售額分別達到了161.3億、428.1億和887.3億。5年增長過百倍,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56%,驚人的增長速度。這家成立僅僅9年的地產公司...
? 2019 國康私人醫生健康管理集團. All Rights Reserved.
粵ICP備13080796號-2
發布評論: